偏癱
偏癱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它是急性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癥狀。輕度偏癱病人雖然尚能活動,但走起路來,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癱瘓的下肢走一步劃半個圈,這種特殊的走路姿勢,叫做偏癱步態。嚴重者常臥床不起,喪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癱的程度,可分為輕癱、不完全性癱瘓和全癱。輕癱:表現為肌力減弱,肌力在4~5級,一般不影響日常生活,不完全性偏癱較輕癱重,范圍較大,肌力2~4級,全癱:肌力0~1級,癱瘓肢體完全不能活動。
1.偏癱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多由急性腦血管病及其原發病引起。急性腦血管病人產生原因,主要是大腦半球皮層運動中樞受損的緣故。從人的大腦半球分工來講,右側大腦半球通過運動中樞管理著左 側肢體運動;左側大腦半球,通過運動神經管理著右側肢體運動。任何一側發生病變,都會導致對側偏癱。兩側大腦半球最易發生病變的部位是內囊。因為這里主要是由一個叫豆紋動脈的小血管供應血液,而豆紋動脈是從大腦中動脈垂直分出的,管徑小,壓力大,受血流沖擊時,容易破裂出血。所以,又叫做出血動脈。是發生 腦出血的好發部位,但當血壓下降,血流緩慢時,又容易發生血栓形成。而內囊區神經纖維排列很緊密,上行和下行的纖維都從此處穿過,一旦受損,便產生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偏盲,即所謂三偏征。
偏癱病因多樣復雜,總的來說都與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動脈粥樣硬化是中風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風患者患有動脈硬化,高脂血癥是引起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高血壓是中風最主要最常見的病應,腦出血患者93%有高血壓病史。
3、腦血管先天性異常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的常見原因。
4、心臟病,如:心內膜炎,有可能產生復壁血栓;心動過緩則可能引起腦供血不足。
5、代謝病中糖尿病與中風關系最密切,有30-40%中風患者患有糖尿病。
偏癱的發病方式呈現急性、突發性,但病理過程則多是緩慢的,在這個病理變化過程中,中風的誘發因素促使這個變化過程突然升級,而發生了中風,中風的誘因大致有:
1、情緒不佳(生氣、激動);
2、飲食不節(暴飲暴食、飲酒不當)。
3、過度勞累;用力過猛;超量運動;突然坐起和起床等體位改變。
4、氣候變化;妊娠;大便干結;看電視過久;用腦不當等。
5、各種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血友病、心臟病、血粘度高、心動過緩、血管硬化。
6、服藥不當,如降壓藥使用不妥。
任何導致大腦損傷的原因都可引起偏癱,腦血管病是引起偏癱最常見的原因。顱腦外傷、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腦腫瘤、腦內感染、腦變性病及脫髓鞘病均可出現偏癱。
2.偏癱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1、肩關節半脫位
上肢完全癱瘓后,使肩關節周圍肌肉松弛,在重力的影響下,肩關節往往會受牽拉而發生半脫位。病人經常感疼痛或不適,尤其是在給患肢被動運動時,疼痛就更厲害。
2、肩手綜合征
此癥常發生于腦血管病后1~3個月,是腦血管病后肩痛、手痛的常見原因,如不及時治療,后果嚴重,常引起殘疾。
這種病主要表現為患側肩痛,手痛,上肢外展、旋外、上抬受限,強制被動運動則劇痛難忍,手背、手指腫脹,手背皮膚皺紋消失,有光亮感,壓之微凹,皮膚漸紅,皮溫增高以及指腕關節屈曲疼痛等癥狀。
3、肩關節周圍炎
常于偏癱后數月發生,臨床初期表現上臂外展和上抬時疼痛,以后逐漸加重,病人出現持續性上臂和手劇烈疼痛,往往使患者難以入睡,而無望地哭泣,并懇求醫生或別人不要動他的肩臂。
3.偏癱有哪些典型癥狀
主要為一側上下肢的運動障礙。在臨床上有四種表現形式:
①意識障礙性偏癱:表現為突然發生意識障礙,并伴有偏癱,常有頭及眼各一側偏斜。
②弛緩性偏癱:表現為一側上下肢隨意運動障礙伴有明顯的肌張力低下,隨意肌麻痹明顯面不隨意肌則可不出現麻痹,如胃腸運動、膀胱肌等均不發生障礙。
③痙攣性偏癱:一般的是由弛緩性偏癱移行而來,其特點是明顯的肌張力增高。上肢的伸肌群及下肢的屈肌群癱瘓明顯,肌張力顯著增高,故上肢表現為屈曲,下肢伸直,手指呈屈曲狀態,被動伸直手有僵硬抵抗感。
④輕偏癱:在偏癱極其輕微的情況下,如進行性偏癱的早期,或一過性發作性偏癱的發作間隙期,癱瘓輕微,如不仔細檢查易于遺漏。
4.偏癱應該如何預防
1、定期體格檢查是預防中風、偏癱的重要措施。有很多發生中風的病人,家屬往往覺得很驚訝,因為病人平時從來不看病不吃藥,一直以為他(她)身體很健康,沒想到卻一下子中風了。其實,身體健康只是病人和家屬的一種錯覺。中風的病人往往存在中風的危險因素而不自知。這些人如果能早期發現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中風是可以預防的。所以,對年齡40歲以的人群,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或中風家族史的人,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中風的危險因素,可以預防中風的發生。
2、加強身體鍛煉對預防偏癱有何益處。實踐證明,體育鍛煉有助于偏癱。
⑴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延緩衰老。
⑵體育鍛煉能夠增強心臟功能,改善血管彈性,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提高腦的血流量。
⑶體育鍛煉能夠降低血壓,擴張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聚集性,從而可以減少血栓形成。
⑷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脂質代謝,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從而可以預防動脈硬化。長期鍛煉能降低體重,防止肥胖。
5.偏癱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頭面部檢查
病人有面癱時,可見偏癱側鼻唇溝變淺,眼裂增寬,口角下垂。呼氣時,偏癱側面頰鼓起;吸氣時,癱瘓側面頰下陷,此稱為“船帆征”。患者常有頭及眼向一側偏斜。在中腦以上病變,則是注視病灶側,頭也略偏向病灶側;中腦以下、橋腦部位的病變時,則是注視偏癱肢體,頭也略偏向偏癱肢體側。用手翻開雙側眼瞼時,偏癱側阻力小或無阻力,口角偏向健側,如用力壓迫眶上切跡,引起疼痛反應,正常側面肌收縮,使口角歪向右側更明顯。
2、肢體檢查
正常人平臥時,雙足與床面呈垂直位。有偏癱者,偏癱—側的下肢呈外旋位。將兩腿屈曲90度時,癱瘓肢體很快被動伸直,且往外倒。把上下肢放于不自然位置時,未癱瘓的肢體將逐漸移到自然位置。同時,還常有舉手、拉被、摸胸、下肢伸屈等動作。而偏癱側肢體則無此反應。抬起雙側肢體,然后松手讓其自然下落,可見癱瘓側肢體下落較健側快。如用同等力量刺激雙下肢的對稱部位,可見健側肢體伸縮、回避,而癱瘓側肢體無此反應。偏癱側肌張力也較健側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昏迷程度較深時,偏癱側病理反射為陽性。
6.偏癱病人的飲食宜忌
偏癱患者應多吃下列東西,如:蘆筍;紅薯;卷心菜;芹菜;芥菜;大白菜;大蒜;蕨菜;番茄等。
蘆筍:含有多種甙類化合物,蘆丁、甘露聚糖、膽堿、葉酸等對心臟病、高血壓有一定療效。
紅薯:具有消除活性氧作用,活性氧可誘發動脈硬化。
卷心菜:能使膽固醇轉化為酶后排出。
芹菜:嫩芹菜搗汁加蜂蜜,可防高血壓。芹菜連根與糯米同煮稀粥,治療冠心病。
芥菜:煮粥可以高免疫力,沖茶降壓。
大白菜:含微量元素硒---是心臟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大蒜: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濃度,延緩血管硬化,增強心肌收縮力,使動脈硬化減輕,預防血栓形成。
忌:
⑴低脂。禁吃食物有:肥肉、肥鴨肉、肥鵝肉、家禽皮、動物內臟(肝、腎、心、腦)、蛋黃、魚子、臘肉、臘腸、蝦、全脂奶、奶酪、巧克力、蟹黃、皮蛋黃、豬油、奶油、可可油、橄欖油、腰果等,因為其成分中主要含有飽和脂肪酸,可使膽固醇分子進入肝臟,能使血中膽固醇濃度明顯增高。
⑵忌用蔗糖、果糖、甜食、含糖飲料,控制熱量,因為甜食可轉化為脂肪。有糖尿病者尤應注意。
⑶食鹽不宜過多,每日控制在5克以內。
⑷不宜吸煙、飲酒,因為煙酒都可以加速腦動脈硬化的發展,而且喝酒可使血壓升高,誘發中風。
⑸不宜過飽,更不要暴飲暴食。因為過度飽食后,代謝加強,使心肌耗氧明顯增加,加重心臟負擔。
此外,不宜吃油炸、油煎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7.西醫治療偏癱的常規方法
偏癱治療方法與康復保健極其重要,在中風患者度過危險期后,大多留有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等后遺癥,此時加強防治中風后遺癥有著較好的效果。腦中風病人在康復期如無吞咽困難,宜以清淡、少油膩、易消化的柔軟平衡膳食為主,另外穩邁舒適運動按摩輪有助于恢復下肢、關節和足部的運動功能。
適合于中風后遺癥偏癱患者的主動肢體康復鍛煉,對膝踝關節、下肢和足部的骨折和扭挫傷等長時間固定治療后的肌肉萎縮和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也有不錯效果。使用時要注意交替選擇運動按摩方式。可單腳運動按摩;或著一只腳做運動按摩,另一只腳做靜止穴位刺激按摩;或雙腿腳同向運動;或雙腿腳反向運動。